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83 艘超 1200 亿市场!造船巨头重返海工赛道

83 艘超 1200 亿市场!造船巨头韩华海洋重返海工赛道,南美非洲掀起新一轮竞标热潮一、韩华海洋时隔四年重启海工竞标,剑指巴西深海油田...

83 艘超 1200 亿市场!造船巨头韩华海洋重返海工赛道,南美非洲掀起新一轮竞标热潮

一、韩华海洋时隔四年重启海工竞标,剑指巴西深海油田

2025 年 7 月,韩国韩华海洋(Hanwha Ocean)宣布参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FPSO “P-86” 项目竞标,这是其自 2021 年承接 “P-79” 号后时隔四年重返全球海工装备市场。作为韩华集团收购大宇造船后重塑的海洋工程旗舰,该公司正以巴西 Marlim Sul 和 Marlim Leste 油田开发为切入点,重新布局 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领域。

巴西国油数据显示,为将日产量提升至 240 万桶,该公司计划 2027 年底前投资 640 亿美元,新增 11 艘 FPSO。此次招标的 “P-86” 号为中型 FPSO,设计日产能 14 万桶原油及 700 万立方米天然气。项目招标周期因油价波动两度延期,最终投标截止日定为 2025 年 11 月 3 日,吸引了韩国、中国、新加坡等多国船企参与。韩华海洋成为唯一竞标韩国船企,而 HD 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因聚焦 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建造选择缺席。

二、FPSO 市场价格飙升,巴西项目刷新行业纪录

FPSO 被誉为 “海上炼油工厂”,单船造价通常在 10 亿 - 20 亿美元区间。2024 年巴西国油以 40.7 亿美元 / 艘的价格订造 “P-85” 与 “P-84” 号,较 2021 年 “P-79” 号的 23 亿美元上涨 75%,创下全球 FPSO 订单金额纪录。这两艘由新加坡海庭(Seatrium)承建的巨轮,船体及模块 EPC 工作已转交给中集来福士,凸显亚洲船企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的竞争力。

市场研究显示,FPSO 价格上涨源于三大因素:

供应链重构:俄乌冲突导致欧洲海工配套企业产能受限,亚洲船企议价能力提升;

技术迭代:新一代 FPSO 需适配深海高压油田,设备成本增加 30%;

碳成本内化:巴西国油要求新造 FPSO 配备碳捕获系统,单船环保投入超 1.5 亿美元。

三、83 艘订单勾勒千亿市场,南美西非成需求主力

据 DNV 测算,全球 FPSO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120 亿美元(约 859 亿元人民币)增至 2029 年的 180 亿美元(约 1289 亿元人民币),2030 年前预计新增 83 艘订单。南美与西非成为增长引擎:

巴西:未来五年计划新增 11 艘 FPSO,占全球新增订单的 13.3%;

圭亚那:埃克森美孚主导的 Stabroek 区块需 6 艘 FPSO,单船日产能超 20 万桶;

尼日利亚:NPDC 公司启动 4 艘 FPSO 招标,聚焦深海 Oil Mining Lease 127 区块。

值得注意的是,西非海域因强风暴环境,对 FPSO 抗风浪等级要求较南美高 2 个量级,设备成本增加 25%。韩华海洋正针对该市场开发抗 12 级台风的专用设计,预计 2026 年完成 ABS 认证。

四、韩华海洋的海工转型战略:从建造商到 EPCIO 解决方案商

为重返海工赛道,韩华海洋实施 “三 pronged” 战略:

人才与管理升级

2024 年 4 月聘请 SBM Offshore 原美洲区总裁 Philippe Levy 担任海洋事业部部长,其 30 年海工项目管理经验覆盖巴西、西非及东南亚市场。Levy 主导推行 “EPCIO” 模式(设计 - 采购 - 施工 - 安装 - 运营),将韩华海洋从单纯建造商转型为全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全球资源整合

收购新加坡精砺控股(Dyna-Mac)并更名韩华海洋新加坡公司,获得东南亚海工模块制造基地;

在开曼群岛设立两家钻探业务法人,对接加勒比海市场;

荷兰阿姆斯特丹 GPC 中心(Global Project Center)已招聘 150 名欧洲工程师,负责深海项目前端设计。

技术研发突破

2024 年 10 月推出新一代标准化 FPSO,获 ABS 与 BV 双船级社概念认可:

船长 340 米,日产能 19 万桶,储油量 238 万桶;

上部模块面积 17600㎡,集成智能运维系统,无人化作业率提升至 60%;

采用 20 年免维护船体设计,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18%。

五、中韩船企海工竞争格局重塑,技术与成本角力加剧

在巴西 “P-86” 项目中,韩华海洋将面临中企挑战:

中集来福士

依托烟台基地模块化建造能力,已为海庭完成 “P-85” 号 60% 模块制造,成本较韩国船企低 12%;

招商工业

2024 年中标英国 BP 旗下西非洲 FPSO 改装项目,积累深海装备经验;

韩国优势

韩华海洋在 FPSO 集成调试领域仍具技术优势,其建造的 “P-79” 号调试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 45 天。

价格对比显示,韩华海洋投标报价预计在 35 亿 - 38 亿美元,中企报价约 32 亿 - 34 亿美元,差距主要源于:

韩国船企使用本土三星重工的高压泵组(成本高 8%);

中企模块化预制率达 75%,而韩企为 60%。

六、海工装备与新能源融合,FPSO 开启低碳转型

韩华海洋在釜山 Offshore Korea 2024 展会上展示的下一代 FPSO,融入三大绿色技术:

氨燃料动力

主机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降低 90%,已获 DNV 原理认可;

碳捕获系统

日处理 CO₂ 500 吨,配套陆上管道实现封存;

光伏 - 电池 hybrid

甲板铺设 20 万㎡光伏板,满足生活用电需求。

巴西国油表示,未来 50% 的 FPSO 订单将要求适配可再生能源,这为韩华海洋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空间。该公司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合作开发的氨燃料供应系统,预计 2026 年完成实船测试。

七、供应链本地化压力,巴西 “含量” 成竞标关键

巴西国油招标文件要求:

30% 的设备需采购自巴西本土企业;

50% 的施工工程量由巴西工人完成;

关键系统(如水下采油树)需通过 ANP(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认证。

为此,韩华海洋已与巴西 Odebrecht 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里约热内卢设立模块组装厂,雇佣当地工人 2000 名。而中企则通过与巴西 Embraer 旗下防务部门合作,获取本土供应商资质。

八、行业影响:海工复苏带动配套产业升级

FPSO 市场回暖正拉动全球海工供应链:

韩国

斗山重工的深海泵订单量 2024 年增长 200%,现代摩比斯的水下机器人交付量提升 150%;

中国

大连重工的 FPSO 起重机订单额突破 50 亿元,中船动力的大功率发动机海外订单占比达 35%;

巴西

本土钢材企业 Acominas 获得韩华海洋 10 万吨特种钢板订单,较 2023 年增长 80%。

克拉克森预计,每 1 亿美元 FPSO 订单可带动 7000 万美元配套产业产值,形成 “建造 - 配套 - 服务” 的良性循环。

九、未来展望:海工市场的三大不确定性

尽管前景向好,行业仍面临挑战:

油价波动

布伦特原油价格若跌破 60 美元 / 桶,巴西国油可能推迟 30% 的 FPSO 订单;

环保法规

IMO 2026 年生效的 SEEMP III 标准要求 FPSO 碳排放年降 2.5%,倒逼技术升级;

地缘风险

南美左翼政权上台可能强化资源国有化,增加项目审批难度。

韩华海洋 CEO 金相基表示:“我们正以巴西为起点,构建覆盖南美、西非、东南亚的海工业务网络。未来三年,海工业务占比将从目前的 12% 提升至 25%,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随着 “P-86” 项目竞标进入倒计时,这场时隔四年的海工重返战,不仅关乎韩华海洋的战略转型,更将重塑全球深海装备的竞争版图。在 83 艘订单、超 1200 亿市场的诱惑下,中韩船企的技术与成本角力,正从近海走向深海,从单一建造走向全周期服务,开启海工装备产业的新纪元。

TAG: 无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