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用户访谈】访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飞

在2024年第十届阀门世界亚洲博览会暨研讨会上,张飞发表了题为《水下阀门应用工程实践与国产化研制》的主旨演讲,引发了与会观众的浓厚兴趣...

image.png

在2024年第十届阀门世界亚洲博览会暨研讨会上,张飞发表了题为《水下阀门应用工程实践与国产化研制》的主旨演讲,引发了与会观众的浓厚兴趣,其观点更在整场会议中被反复热议。水下阀门应用领域,早期由国外品牌占据主导,而今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海油工程正积极携手国内制造商力推水下阀门国产化。虽起步较晚,但势头正劲。本次采访,张总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内水下领域发展趋势及阀门需求走向。

作者:王虹

Q:请您介绍一下特种设备分公司以及您个人在海洋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作经历。

张:海油工程是国内唯一集海上油气开发、陆地建造、海上安装、拆除、维修、液化天然气和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是在远东和东南亚地区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EPCI总包商。特种设备分公司是海油工程的分公司,提供各种设备和服务,包括分离器、压缩机、撬块、水下设施等产品,以及调试、检验服务。我们既提供水面的设备,也提供水下生产系统设备,而我主要负责的业务包括水下生产系统的设备产品,包括采油树、管汇、水下阀组等。

我从2007年毕业就投身海洋工程建设领域。最初是做总体和配管相关工作,具体就是平台或FPSO上部模块的管道系统设计。在此期间,我积累了对管道系统的基础认知和实操经验。之后,我承担管道应力分析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对管道系统特性的理解。

到2010年,我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水下(subsea)领域,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重点。水下领域涵盖多个方面,我主要聚焦在水下产品的开发、制造、测试和应用,包括水下新产品的研制以及在油气田的推广应用。在中国沿海,不同海域对水下产品有不同需求。比如在渤海,由于航道等因素限制,有些地方不能使用平台,就需要水下设备;南海则是深水开发需求,对水下产品的性能要求更高。阀门作为水下产品的关键部件,起到关断控制等重要作用。

Q:您认为自2010年至今,我国水下设备领域发展特点为何?海油工程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并怎样推动设备国产化?

张:2010 年以来,我国水下设备领域发展呈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态势。起初,油田水下设备多依赖进口,国内企业仅参与小部分设备制造,处于“点”的阶段;后业务范围扩大,从单个设备到整套设施,实现“线”的拓展;如今已全面布局,推进系统规模化应用,逐步完成“面”的构建。应用范围上,从 100 多米浅水向 1500米深水拓展,在极浅水也在研发应用新的开发模式以适应渤海开发需求;国产化进程从零星设备制造到具备成套设备供应能力。举例来说,南海两个示范项目规模化采用国产设备则是有代表性的重要突破。海油工程在国内海洋工程开发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承担总包任务。因设备国产化难度大,需联合国内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如与阀门、传感器、接头等企业合作。在此过程中,双方相互学习,国内厂家也从很少涉足水下领域到能支撑成套设备开发,中国海油在推动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Q:水下应用中主要涉及哪些类型的阀门,有怎样的特点?

张:水下最常用的阀门是闸阀和球阀,占比达到90%。此外,还有单向阀、节流阀等。在采油树上,会用到一些特殊阀门,比如计量阀等。对于这些特殊阀门,我们会和供应商联合研制,通过参与国家课题、公司课题等方式,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目前,中国海油正和国内厂家合作进行计量阀的课题研究。

当下水下领域最难的就是实现阀门免维护,我们要求水下阀一般20年甚至30年无需维护,这对材料、密封结构设计、测试要求都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整个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Q:在共同研发的过程中,您和团队倾向于与怎样的阀门企业合作?会有寻找新合作伙伴的需求吗?

张:首先,阀门企业自身要有一定规模和研发基础。因为水下领域还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业务量相对较小,不像平台或陆地开发需求那么大,短期内收益有限。所以企业需要有稳定业务,并有意向不断发展新业务,前期要有研发投入和基础,这样才能双方合作开展进一步研发工作。

是否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将主要取决于需求和需求量。如果需求量不大且风险可控,我们会继续与现有供应商合作。这些供应商已经通过多轮迭代,有一定的研发投入,取得了相关认证和证书。但如果需求量较大,且单个合作单位产能有限,我们也会考虑与有一定基础的厂家开展合作。

Q:您如何看待目前水下阀门国产化的挑战与前景?

张:客观来讲,目前国内产品系列化不如国外全面。国外发展多年,产品规格尺寸覆盖范围广,比如水下阀门尺寸国外已做到42寸,而国内目前最大做到28寸左右,这主要是需求驱动的,国内目前还没有用到更大尺寸水下阀门的开发工程,或者即使有也需求量很少,采用国产设备风险相对较高,这就导致国内厂家业绩不足。新的产品规格需要重新做各种认证和测试,投入大量时间和费用。而项目通常时间紧,风险控制压力大,直接采购国外成熟产品能更快满足需求。

不过,未来国内水下阀门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这两年水下油气田开发的速度加快,规模较大,对阀门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虽然有些阀门尺寸国内企业目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仍会采用国内外品牌组合的方式,但这也是一个过渡阶段。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我们会尽量覆盖更多尺寸规格,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进程。

Q:您如何预判未来水下阀门的发展方向?

张:我觉得未来水下阀门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可靠关断,即提高阀门关断的可靠性。国内水下阀门目前主要以隔离作用为主,真正具备自动关断功能的阀门还比较少,这需要与控制功能和传感器系统有效结合,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国外已经有相关产品。二是功能集成化,比如将阀门与计量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既有计量又有阀门关断调节等功能。此外,如今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影响很大,如何将定制化的水下产品与人工智能结合,提高智能化水平并以高效方式控制成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水下成本较高,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可靠性具有很大潜力。

Q:去年参与2024阀门世界亚洲展,您有哪些收获,对工作有什么启发?

张:在展会上,遇到了一些阀门不同应用领域的厂家,我很感兴趣,接触到了新的理念。特别是了解到阀门翻修和维护领域的发展。在水下领域,原本是不考虑维护维修的,因为成本很高。但一些新理念关于如何保证阀门全生命周期的可靠应用、更有效控制成本,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此外,我们还接触到一些阀门配套企业,如材料、涂装企业等,通过他们分享的经验,收获颇丰。谢谢!

image.png

张飞,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副总经理,海油工程十大技术方向之水下生产系统及产品方向科技战略首席,高级工程师,累计参与了70余个工程项目和科技研发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石油工程及水下生产系统设计研发经验。作为课题长或项目骨干参与国家和企业课题20余项,牵头和参与研发设计的水下产品达9类100余套。获得专利40多件,发表论文20余篇。

TAG: 无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