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但同时,部分核心装备及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链协同发展不畅。尤其受到疫情...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但同时,部分核心装备及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业链协同发展不畅。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国际供应链遭遇冲击,更加突显自主化的重要性。如何补短板、强弱项,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王寿君

全国政协常委

中核核学会理事长

我国核工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是我国走向核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是保证核工业安全高效建设、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仪控则是数字化的核心,是核工业的大脑神经控制中枢,对核工业安全高效运行和核安全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包括投运核电机组在内的核工业数字化仪控,仍以国外进口品牌为主。在建、拟建的核电机组仪控国产化工作虽已迈出一大步,但核心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仍有差距,特别是中高端芯片、仪器仪表、分析仪表等关键部件仍为进口品牌,核心的数据库技术、核心算法和安全管控软件也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

根据“新基建”战略布局,其范围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正是我国核工业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核工业新基建”发展恰逢其时,更需要快马加鞭。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马永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目前,我国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部分关键核心装备仍依赖国外制造,成为制约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危及产业链安全的瓶颈。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攻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科研机构、装备制造、大专院校、示范工程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目前分别归口国家不同部门管理,造成一些项目多头申报、资金分散使用等问题。

加强统筹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试验能力是衡量研发能力的重要因素,检验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制造企业各自建设试验装置,有些试验装置投资上亿元,只供制造企业自身使用,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有关部门牵头统一管理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和认证工作,对已具备条件的抓紧组织认证,推进资源共享,形成一批国家级试验平台。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刘明忠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目前仍有部分细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部分核心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亟待提升,制约我国高端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甚至危及产业链安全。

采购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不畅,产学研用融合度较浅,研发项目管理模式不够健全等现实问题,特别是缺乏集共性技术研究、中间试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严重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根本是靠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我国已是全球制造大国,但距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攻关周期长、风险大且存在不确定性,装备企业的服务对象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仅靠企业简单再生产积累,易造成自有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受研发领军人才不足、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影响,一些关键环节成为堵点、痛点和难点。基础共性技术薄弱、工程化水平不足,也是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斯泽夫

全国政协常委

哈电集团董事长

在火电装备领域,我国的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能力整体处于世界一流。曾几何时,一大批国外装备充斥着我国市场,就连二三十万千瓦发电机组也要依赖“洋设备”。如今,要建一个百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谁再说去国外买设备,大家会觉得不可理解。因为我们自己的火电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我们常听到国产能源装备“大而不强”的形容。准确来说,我国在制造上已做到既大又强,“不强”主要是指研发能力。相比国外,我国对能源装备的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原创技术一度相对缺乏。尽管建了很多火电厂,早年连一个像样的燃烧技术实验室都没有,现在各装备厂家纷纷建起自己的研究所、技术中心,部分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能效,从设备层面入手才能根本解决。打造卓越产品的背后是先进技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戴继双

全国人大代表

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装备制造业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东北的支柱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具备打破行业垄断、填补产业空白、核心技术创新等能力,但仍有发展空间,需要政府在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科研投入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究。装备制造业出现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基础研究薄弱。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破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对关系国家安全的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技术研究,由国家统一投资,统筹安排,集合优势资源,整合全产业创新链条,打造装备制造业基础创新平台,解决产品或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所涉及的所有科技问题。

工业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生产方式和企业信息能力。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依靠从国外引进,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肋。加快工业软件开发,形成制约我国装备发展的软件清单,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攻关,逐步推动工业软件创新突破,实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装备制造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对学科布局和课程体系提出修正和更新建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种衍民

全国人大代表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防控疫情,满足短期稳定需求的同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解决中长期、深层次问题的关键,而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其核心原动力是创新力。

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畸形现象的本因——“最低价中标”规则,这一制造业市场最常见的招标方式貌似公开、公平、公正,却滋养了“重价格轻质量”的市场导向,使企业创新能力受到影响。种衍民建议,优化招投标规则,提高产品技术、质量等指标权重比例,变“低价比高价得分高”为“平均价得分最高”,倡导企业以产品科技、质量来竞争取胜。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满慎刚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

以煤炭行业为例,煤炭机器人研发是高端装备的发展方向之一。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生产方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应用方的煤炭企业应需形成合力,而不只靠单一力量。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标准,支持煤矿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机器人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坚持应用导向,推进煤矿机器人相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并提供相关政策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政策激励,吸引社会各界科研力量和资金进入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和大规模商用中来,形成产学研用各个主体共创共享发展格局。

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补短板?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TAG: 无标签
Top